小米NAS,終於來了!

2025-01-17 01:34:57 來源:雷科技

2024年11月前後,小米生態鏈總經理陳波公開了小米NAS(網路附加儲存)產品的專案。同年11月中,小米在推出萬兆交換機時,其海報當中出現了“萬兆NAS傳輸”的字眼。

他表示小米針對NAS核心技術已經展開幾個月的預研,目的是打造最適合米家使用者的家庭儲存產品。但當時他並未透露何時釋出相關產品,給大家留下了一些期待。

日前,陳波宣佈將於1月17日19:00開啟直播,他將會在直播當中聊聊米家2024年的發展、米家的新理念,以及介紹最近的爆品、近期將釋出的新品、大家未來感興趣的產品,其中就可能包含小米NAS的最新進展。小米NAS產品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有說法稱這是粉絲“逼”出來的產品。

(圖片來自豆包AI)

相比網盤、行動硬碟等儲存方案,NAS在普通消費者眼中並不知名,市場規模也遠不如前者,甚至部分消費者對NAS的概念還很模糊。別看市場小,NAS市場已經群雄割據,有綠聯、極空間、威聯通等廠商坐鎮,小米花費數月預研NAS核心技術,還有未來嗎?

01 NAS成儲存新風口,小米雖遲但到?

相較於傳統的行動硬碟、網盤等傳統的儲存方案,NAS(網路附加儲存)相當於一個“本地網盤”,資料儲存在內部儲存盤中,並接入區域網或網際網路,可以被手機、電腦等裝置讀取。雖說NAS具備個人儲存的安全性和網盤儲存的便捷性,但部署起來有一定門檻,且硬體購置成本不低。

主流的NAS方案有兩類,第一類為成品裝置,企業提供完整的儲存解決方案,使用者只需要根據系統提示接通電源、聯網、安裝硬碟,並在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安裝應用即可使用,學習成本較低,穩定性更好,但價格偏高。

另一類則適合動手能力強的使用者,購買相關硬體組成NAS,再基於Windows、Linux等系統的共享功能或安裝對應系統,即可完成硬碟內容的共享。這一類方案並不適合新手使用者接觸,體驗上也會有一定的欠缺。

目前來看,企業端使用者有大規模檔案存取的需求,NAS市場當中企業使用者佔據主導地位。不過近些年,個人使用者對生活記錄的需求不斷提高,手機、PC等裝置的本地儲存乏力,可以預見的是,個人消費者在未來也會成為NAS的一大主力。

陳波曾表示,小米NAS產品將會面向個人消費者市場,這就意味著低學習成本和穩定性的優先順序會放在最高,銷售成品NAS方案是意料之中。傳統的行動硬碟、個人網盤有各自的侷限性,前者難以相容多平臺,後者在資料私密性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NAS會是更理想的儲存方案。

小米並非第一家搶佔NAS市場的手機品牌,更早之前,華為也打造了完善的家庭私有云解決方案,藉助自身的一系列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

(圖片來自華為)

QYRESEARCH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使用者NAS市場銷售額達到469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102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3%。可能是看到NAS市場的發展潛力,小米才決心加註。

NAS的使用場景十分明確,本質上還是面向裝置本地儲存空間不充裕、需要將影片、圖片、文件等內容存放到一個私人的“外部空間”的使用者,同時還要兼顧實時讀取和存放。雖然現階段NAS的規模和需求相對較小,但未來可期。

02 AI+互聯,“儲存”不再是NAS的唯一任務

一般來說,傳統的NAS方案供應商(綠聯、群暉等)提供的只是單方面的資料傳輸解決方案,面向裝置儲存不足,有家庭、企業內部檔案分享需求的群體,這些傳統NAS供應商積攢了多年口碑,樹立了行業地位,擁有了一群固定使用者,尤其是在B端更具影響力,並且在NAS技術上,傳統NAS企業有更深的理解。

作為傳統NAS方案的代表,綠聯的影響力一直不低,並且順應了AI時代發展,讓私有云方案獲得更多可能。

不久前結束的CES 2025展會上,綠聯還帶來了全新的AI NAS解決方案,提供雙10GbE網路埠,可透過配置鏈路聚合實現高達20Gbps頻寬。 即便一個埠故障,還有另一個埠維持正常訪問。

核心其實還是AI能力,綠聯在iDX NAS當中內建了大型語言模型LLM,支援自然語言理解和對話,使用者可透過文字形式提出指令,NAS再根據線上知識庫和本地資料庫提供答案。

AI的需求並非空穴來風,前面提到NAS的組建和使用有一定的學習成本,給普通使用者設定門檻,並不利於產品推廣。AI技術的融合在NAS領域中十分有前瞻性,尤其是AI相簿,透過人臉和場景識別,自動對照片等內容進行分類,同時AI大模型支援離線執行,這就是綠聯AI NAS的優勢。

但對個人使用者而言,裝置組成相對複雜,光靠傳統NAS的應用還無法讓儲存資料實現跨裝置的流轉和同步。

這時,面向個人使用者的小米華為則佔據了優勢。陳波曾透露小米NAS的三大核心功能:第一,打通手機、PC、電視、平板電腦等裝置,實現擴容、AI相簿;第二,打造家庭影視中心,能夠生成私人影院海報牆,使用者可以隨心點播NAS內的電影資源;第三,為有基礎儲存需求的使用者提供豐富的網盤管理和資源下載能力。

華為和小米並非單純的手機廠商,旗下還有許多PC、平板電腦、電視、家電等智慧生態產品,並透過系統實現無縫互聯。利用在雲端計算、通訊、智慧生態等方面的優勢,小米和華為的NAS產品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使用者的多裝置生態中,擴容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可以多端、跨端讀取,且不需要額外的第三方App。

同時手機廠商也有面向AI時代的解決方案,或者說在多裝置生態加持下,AI技術的融合還能夠發揮更多的作用。

(圖片來自華為)

並不是說綠聯、群暉這類傳統NAS產品不如小米、華為這些“新勢力”,在小雷看來他們有各自的目標群體,且都是基於自身的優勢去打造私有云方案。只是單純對個人使用者而言,他們往往把NAS作為多裝置生態當中的“統一儲存”,對無縫流轉有特別的需求而已。

可以看見的是,華為和小米的入局,給私有云儲存行業帶來一些的解法和思路,是一種積極的訊號。共通把NAS的體驗做好,才會有更多消費者看到NAS儲存方案中的閃亮點。

03 家用NAS市場要徹底爆發了?

不得不說的是,資料儲存需求的膨脹給許多裝置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以前128GB的手機儲存都用不完,現在可能1TB都嫌少。以小雷自己為例,半年前購買的1TB儲存的手機,現在佔用將近一半,說沒有儲存焦慮是不可能的。

問題是手機、平板電腦等儲存擴容成本很高,以華為的記憶體升級服務為例,升級至512GB需要879元。前期購買大儲存的手機,也需要額外付出不少的成本,更何況儲存的價格時高時低,也會直接影響到大儲存智慧裝置的價格。

小雷也曾買過大容量行動硬碟分擔儲存壓力,然而行動硬碟的資料無法隨時隨地在不同裝置上檢視,大容量的雲服務要價不菲,2TB容量連續包年少則三四百,多則七八百,長期算下來,費用足以搭建一套8TB甚至更大的NAS。

(圖片來自“我的華為”App)

憑藉跨端協同的互聯能力,小雷認為小米NAS至少會成為“小米全家桶”使用者最理想的大容量儲存方案,對小米而言也是一筆可觀的業務營收,同時還能提高使用者對小米產品的粘性。作為消費者,也可以不再依賴大儲存的智慧裝置,省下購機成本。把NAS產品價格打下來,市場也對小米有著別樣的期待。

另外,AI的助推也讓資源管理和分類這件事變得更簡單,無論是綠聯這樣的傳統NAS企業,還是華為、小米這樣的NAS“新勢力”,他們都在積極地讓AI技術融合到各種場景裡。

不過小雷還是要提醒一下,NAS滿足的還是家庭和企業的大規模資料傳輸需求,對於資料儲存需求越大的人群,NAS的意義越大。如果現有的個人雲盤服務或行動硬碟就能滿足你,那麼NAS就沒有必要。

小米和華為打造的生態優勢,在NAS產品加入之後會被進一步放大,一定程度能影響更多手機廠商的跨界。畢竟餘承東曾說“沒有任何裝置會是一座孤島”,互聯和AI概念深入,不具備生態能力的產品則有可能被市場“孤立”。

至於小米的NAS產品如何,就看官方給出的答案了。

美國當地時間1月10日,CES 2025落下帷幕,雷科技第二次派出官方報道團,對CES進行立體無死角的報道,一共輸出41條內容,內容整體超過10萬字,涵蓋了AI硬體新物種、AI電視、AI家電、AI眼鏡、AI PC、AI+AR、智慧清潔、AI晶片、AI PC、教育硬體、AI汽車、智慧配件、可穿戴、AI機器人、AI耳機、智慧鏡、AI儲存等領域。歡迎全網搜尋“雷科技CES”獲取一手報道,洞見AI硬科技未來。

24小時熱文

編輯推薦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