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迷失在“千萬粉絲”裡

2025-01-22 01:33:13 來源:市象

最近,周鴻禕在朋友圈感慨道,一年的努力終於迎來了回報:影片號粉絲突破320萬,抖音粉絲成功突破1000萬。在同一時期,360釋出公告,預計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將虧損7.7億元至11.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4.92億元進一步增加。

這兩新聞交織在一起,無疑成為了重新審視360公司及其創始人周鴻禕的關鍵時刻。

回顧過去,周鴻禕在網際網路上被賦予過諸多標籤:好鬥的“紅衣大炮”,亦或叫得親切些的“紅衣教主”,如今變身“網紅大叔”。

他最初成名於中國網際網路風起雲湧的PC時代,憑藉免費防毒和“3Q大戰”闖出聲勢,也憑藉喜歡紅色衣服的“跳脫”形象,與時不時“開火”式言論博得關注。

一路走到今天,這位“紅衣教主”卻選擇了意外的轉變:淡化過去的稜角鋒芒,透過短影片自我曝光,頻繁蹭熱點成為千萬網紅。

表面看,周鴻禕成了一個堪稱“流量密碼”的存在:只要他開口點評些什麼,比如國產新能源汽車,再比如國家尖端科技,常常佔據短影片熱榜。

他稱自己要像馬斯克那樣,用網紅影響力為公司省下大筆營銷費用。然而與此同時,在360公司內部,始終有不同聲調:老闆“網紅化”確實熱鬧、有流量,可對公司核心業務的實質推動卻乏善可陳。

有人說他整天折騰,最終卻沒給大模型專案帶來大量訂單。一份行業資料顯示,2024年初到11月,大模型中標金額累計高達17.1億元,幾乎是去年全年2.6倍,但第一、第二梯隊並無360的身影。

熱鬧與質疑並存,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周鴻禕的個人“網紅之旅”,究竟能走多遠,又能為360帶來多大的轉機?

01 從流量紅利到AI焦慮

回溯過往,360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大鱷”之一:從瀏覽器到安全衛士,再到PC端各種軟體的預裝與推廣,背後支撐它的是廣告業務的洶湧吸金能力。

那個時候,中國網際網路尚未全面轉向移動端,傳統廣告平臺固然不容忽視,但像360這類掌握了使用者入口、攥著龐大裝機量和日活的產品公司,也能透過不斷彈窗和導航連結,收割相當一部分廣告收入。

然而,這種依賴於PC時代流量“紅利”的模式,在移動化之後已經難以復現。監管部門與大眾使用者對無處不在的彈窗廣告也開始越來越敏感。360廣告收入迅速下滑,被迫尋求新的支撐點。

這使得周鴻禕不得不轉換思路,在尋找更大的市場和後續增長點時,企圖帶領公司走上另一條“再創業”之路。

與此同時,周鴻禕本人,從昔日裡對各路大佬“開火”,到今天大談“企業家也要會當網紅”,同樣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轉折。

幾十歲的人,開始頻繁出現在短影片平臺,一天能連發好幾條,還不是走典型CEO的包裝路線,而是頗具“玩梗”與“接地氣”的表演感。比如,他經常把鏡頭懟臉拍,穿著標誌性紅T恤配牛仔褲,語速飛快地輸出自己對於各種風口和熱門話題的看法。

更有意思的是,他並不避談敏感或易於引發爭議的話題。這種“無所顧忌”的做法確實能帶來新的關注度,讓粉絲不斷湧入。

周鴻禕並未避諱自己為何要做網紅。他在最近出版的《想贏就要上場》裡說,使用者在哪兒,就該去哪兒,如今短影片遍地開花,潛在客戶和輿論關切點也在那裡。

從企業家營銷學的角度看,這番邏輯並不荒謬,畢竟馬斯克、雷軍都在用個人IP為企業賦能。尤其馬斯克在推特上無比活躍,只動動手指就能影響特斯拉股價。

不過,周鴻禕心裡也清楚,個人IP要真正幫企業撬動新的市場,還需要產品或業務層面的硬實力配合。馬斯克帶動特斯拉是因為真有在電動車領域的領先技術和產能,雷軍的“手機+汽車”也做得風生水起。

而周鴻禕以及他的360,能不能掀起同樣的浪花,還得看業務說話。

在AI火爆之前,360頻繁在其它領域下注,多元化投資了一系列專案:手機、直播平臺、金融、元宇宙……其中手機業務沒做起來,直播“花椒”稍有名氣後來又逐漸退潮,元宇宙和區塊鏈也是沒炒熱就熄火,真正賺到大錢的反倒是金融板塊。

與此相呼應的是,360的核心廣告收入和安全業務營收都在不斷縮水。從2019年到2023年,公司營收逐年下降,更在2022、2023年出現淨利潤虧損。

可以說,360已經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流量為王”的最好視窗。如果不是周鴻禕在公眾層面保持熱度,這家公司很多時候會給人一種“變得越來越低調”、甚至逐漸邊緣化的印象。

直到近年人工智慧浪潮崛起,大家紛紛開展大模型競賽,360再次高調宣佈All in AI。周鴻禕一再表示,公司要全面擁抱大語言模型,每個員工、每條產品線都要跟進。

於是便出現了“老周各地奔波演講,大談大模型”的故事。但目前來看,這條路上360的成績仍不盡如人意:應用市場中,大模型產品“360智腦”下載量與其他頭部廠商相去甚遠,甚至功能體驗也時常被吐槽。

再看政府和行業中標,大模型專案標的中,百度、科大訊飛、阿里、騰訊都在第一第二梯隊,360卻榜上無名,這就難免給人“雷聲大、雨點小”之感。

可見“網紅化”的周鴻禕怎麼高調,都無法掩蓋360在核心技術與專案落地上後勁不足的現實。

02 追風口的人

從360的發展軌跡中,不難窺見周鴻禕帶給公司的雙面影響。他獨特且頗具衝擊力的個人特質,曾在PC網際網路時代成功讓360安全衛士迅猛擴張,對擴大軟體裝機量、圈佔桌面入口功不可沒。

360在“免費防毒+廣告+流量變現”模式下,成功挖到第一桶金,也直接挑戰了當時各大收費防毒軟體的既有格局,讓網路安全行業迎來一場變革。

尤其在“3Q大戰”中,周鴻禕義無反顧地強硬對抗行業巨頭,那種“以小搏大”的姿態讓他籠絡了不少站隊“屌絲逆襲”的使用者好感。

然而,昔日掀起的大波瀾,最終也未能成為成功把握移動端的機遇。

再往後看周鴻禕的風格,他有一種見風口就殺進、見熱點就插手的急切感,這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他的“靈活”,但也讓公司內部管理和研發策略缺乏長久定力。

一些前員工曾感慨,老周方向確實敏銳,但他往往熱度一過,就不再有耐心經營下去。360從PC時代過渡到移動時代時,並非不知道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的重要性。但結果,360手機專案還是被時間與競爭碾壓了。

再比如周鴻禕也嘗試短影片、直播,但到頭來,花椒直播跑出了點聲勢後又不見後續深耕;短影片業務則曇花一現。看似在每個熱鬧風口都有360的身影,可每次都是浮光掠影,很難誕生一個穩定的現金牛業務。

當下的AI大模型同樣如此。內外部對AI前景都極度看好,但大模型研發本身門檻極高,需要持久燒錢和資源投入,也需要足夠的技術團隊儲備。

360雖然在網路安全和搜尋資料上積累過一定技術,但與具備海量雲端計算資源和多學科交叉人才的大廠相比,仍有顯著差距。

正是因為這種差距,360的AI產品才遲遲沒能形成真正的爆款,下載量和使用者口碑不佳,也很難讓市場對其寄予類似於“百度文心一言”或“訊飛星火”的期待。

此外,周鴻禕這幾年將部分精力押注新能源車。他先是投資哪吒汽車成為二股東,又配合自己在短影片上親力親為炒作“試駕、挑車、拍賣邁巴赫”等熱點。

表面上,一次隨性喊話,換來了一場“360樓下變車展”的熱鬧,也讓哪吒的品牌得到不少曝光。可實打實來看,哪吒自身的銷量、工廠建設與競爭力依舊在國產新能源裡處於中腰部。

360對哪吒的投資收益也不理想,去年虧損數億元。而且,車企要想長久生存,需要強大的整車製造、軟體與供應鏈協同。周鴻禕再能炒話題,也彌補不了哪吒在產品和品牌上的先天短板。

由此看來,所謂“老周+360+哪吒+新能源+網紅”的組合拳,更多停留在營銷層面,一時博得火爆傳播,真正的競爭力和利潤回報卻難以言樂觀。

03 周鴻禕能救360嗎?

從商業上說,企業家打造“個人IP”並不是壞事,尤其是在流量為王的環境下,這是很多公司願意倚仗的一種新型營銷方式。

問題在於,流量與關注度只能是手段,不是終極目標。周鴻禕每天在抖音連發數條,幽默點評社會話題,當然能夠獲得龐大粉絲量,也能讓360更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

只是,如果公司業務沒有出現可觀的爆發或價值躍升,這種關注遲早會退卻。

從360過去幾年的財務資料和市值波動就能看到,一旦資本市場對其轉型不抱期待,或對其技術實力的預期落空,“紅衣教主”再能整活,也挽不回投資人的信心。以至於一些股民在論壇裡直言,“紅衣哥別再直播了,讓我們解套才比什麼都強”。

360要想在AI時代有所建樹,或要想在新能源、政企安全領域分到足夠蛋糕,單靠周鴻禕的“個人網紅”也許不夠。公司必須有堅實的技術和產品迭代。大模型競爭日趨激烈,一線網際網路大廠同樣在短影片和直播上擁有龐大優勢,政企安全的領跑者也日漸在全國各地攻城略地。

如果360只是以口號喊“All in AI”,缺乏高價值的創新落地,就算再多熱點新聞,也只能滿足網友的圍觀和吐槽,無益於挽救深層的業務危機。

對於周鴻禕來說,如何平衡“網紅式曝光”和“技術向投入”,如何不再重蹈頻繁折騰卻缺乏長線耐心的老路,或許才是當下更值得深思的課題。他能不能像當年的免費防毒那樣給市場帶來驚喜,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從某種角度看,周鴻禕的確是一位特立獨行又富有故事性的企業家。他的網紅之路也不是簡單的噱頭,而是對當下網際網路流量潮向的把握。但是,如果企業最終無法用產品和業績說話,長久的輿論喧囂只會變成更多爭議和質疑。

他自己曾在直播事故後說,不管是劇本還是真生氣,都無傷大雅。可360的業務版圖還能否重新“翻身”,就不是一句“無傷大雅”可以打發的問題了。

也許老周本人也明白,一路當“紅衣大叔”走到今天,為公司省再多廣告費,也難以靠表演創造收益。缺失的技術實力與市場地位,唯有經歷漫長的沉澱,才可能在某一天真正兌現。剩下的問題,就得看他究竟有沒有耐心和決心——這大概也是所有360員工與投資人所共同關心的焦點。

24小時熱文

編輯推薦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