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兩個月AI眼鏡,我開始相信這是人類未來了

2025-01-23 01:31:49 來源:三聯電子廠pro

如果說智慧手錶是調理身心的賽博義肢,心率、血氧、肺活量,它用各項指標提示著你身體機能的極限,那麼即將在今年爆發的智慧眼鏡,它所提供的服務,顯然要溫和友善得多。

智慧眼鏡的使命,就在於增強你對現實世界的掌控感。

可以做到實時翻譯的雷鳥X2眼鏡

圖自小紅書使用者@芝芝士

其中,最基礎的功能便是“記錄決定性瞬間”,不需要有美聯社記者的同款手速,這要喊聲智慧眼鏡的名字,快門都不用按,鏡頭便已經開始記錄。

至此,就連曾經假到不行的情侶博主,也開始變得合理起來,當我們還在揶揄情侶博主演技過人時——即便對著懟臉的攝像頭也能隨時上演各種溫情、驚喜瞬間的戲碼,人家很可能已經戴上了智慧眼鏡。

“頭上長攝像頭”的情侶博主

圖自小紅書使用者@你像個草莓麻薯

不僅“頭上長攝像頭”的人會越來越多,在今年的CES展會上(科技貿易展國際消費電子展),智慧眼鏡已經把實時翻譯、AR導航、AI大模型,乃至於膝上型電腦的功能都塞進了一副眼鏡裡。會場里人人戴著一副眼鏡體驗的盛況,甚至一度讓人懷疑這是潘家園的太陽鏡展銷會。

在今年的CES展會上,單是中國AI眼鏡廠商就多達59家,產品也是各有專精。

像是Halliday的AI隱顯眼鏡,外觀上幾乎和傳統眼鏡沒有區別,重量也僅有35g,但是鏡片右上角卻藏了一塊可以顯示文字和影象的“小螢幕”,當你看到會場裡有人戴著它做出輕微的“翻白眼”動作時,可能就是在檢視鏡框上方顯示的AI實時翻譯、題詞文字,儘管動作不太優雅,但顯示效果已經足夠清晰。

AI眼鏡已經不僅僅是智慧手錶的替代版,過不了多久,“隨地大小班”的打工人,可能僅需隨身攜帶一副眼鏡、一個鍵盤。

國內廠商INARI推出的INAIR Spatial Computer就被官方直接定義為“空間計算機”,不僅提供134英寸的螢幕顯示功能,還可以串流家裡的電腦進行遠端辦公,相當於Vision Pro的精簡版。

如果說智慧手錶完成了我們向內的建設,就連壓力大不大、吃沒吃好這些瑣事,都能做到貼心關照,智慧眼鏡則是中產們向外探索的物理外掛。

CES上的AI眼鏡看起來有些“過於超前”,但是,使用者已經想得比廠商還要超前:“有沒有哪款能在吵架時提供實時AI支援,每次吵完都覺得沒發揮好。”

同樣是智慧穿戴裝置,如果說它的頂配形態是售價超過2萬元的Vision Pro,那麼Ray-Ban Meta眼鏡則提供了一個將科技感化為無形的柔和方案。

在功能上,它不像Vision Pro一樣——又是讓你能在裡面看3D電影,又是能幫你沉浸式辦公,無微不至的周到服務,精細到可以直接把你與現實世界的聯絡切斷。Ray-Ban Meta眼鏡的功能基本可以提煉為三個關鍵詞:拍照、耳機、AI助手,“但是它卻把三個普通的功能都做到了95分以上”,畫質和音質基本相當於iPhone 12的質感。

除此之外,Ray-Ban Meta眼鏡的外形也一改智慧眼鏡冰冷的科技感,無論遠看近看,它基本就是雷朋常規太陽鏡的樣子,從做工到設計都保留著雷朋一貫的簡潔精緻,就連Meta的Logo也只在鏡腿內側出現了一次,謙遜得甚至不像一個網際網路企業的產品。

Ray-Ban Meta眼鏡的成功也變相證明了——並沒有多少人,想要花大錢把自己裝扮成科幻電影中的AI助手,一款AI硬體想要普及,它首先得看起來AI味沒那麼足。

作為目前為止銷量最高的AI眼鏡,據科技媒體The Verge的統計,Ray-Ban Meta眼鏡在2023年第四季度便已達到30萬出貨量,基本是第一代Ray-Ban Meta眼鏡整體的銷量,而截至2024年5月,Ray-Ban Meta智慧眼鏡的全球銷量已突破100萬副。

扎克伯格曾經打造的每件成本1萬美元的Meta Orion

Ray-Ban Meta眼鏡的成功也吸引了全球AI眼鏡產品的爆發,從百度、位元組代表的網際網路大廠,到雷鳥、XREAL等AR類公司,但凡和電子消費品沾邊的品牌,都不想錯過這趟快車。據“VR陀螺”統計,目前國內、國外已經入局AI眼鏡的廠商高達36家,預計在這兩年面世的產品將超過50個,其中既有你熟悉的眼鏡品牌暴龍、寶島眼鏡,更有深耕非洲手機市場的非洲機王傳音。

雖然AI眼鏡的餅畫得挺大,概念產品個個都吹得天上有地下無,廠商們堆疊起功能來更是主打一個量大管飽,然而,目前已經面世的AI眼鏡,基本相當於小米手環3在智慧手錶中的定位,而且它們都有同一個對標物件——Ray-Ban Meta眼鏡。

同樣是具備拍照、音訊和AI功能,國產AI眼鏡主打的就是在價格或者引數上,至少把一項捲到極致。

去年年底,從半年前便開啟眾籌的閃極AI眼鏡,終於在12月19日正式釋出,閃極A1僅售999元的價格還不到Ray-Ban Meta的一半,堪稱“賣一副虧一副”。

而不久之後釋出的雷鳥V3,售價1799元,號稱是“站在Ray-Ban Meta肩膀上,超越Ray-Ban Meta的眼鏡”,產品經理們秉持著“紙面資料不能輸”的傳統,從續航到拍攝時長,雷鳥V3處處都抓著Ray-Ban Meta短板打——39g的重量比Ray-Ban Meta少6g、9分鐘的錄製時長是Ray-Ban Meta的三倍,考慮到使用者還嫌Ray-Ban Meta僅有的豎屏拍攝太單調,雷鳥V3也加上橫屏的拍攝模式。

雷鳥V3和中端手機的畫質對比

隨著國產AI眼鏡在年初陸續發貨,閃極A1、雷鳥V3也成了年輕人今年的第一個電子年貨,等到了大年初一親戚們一聚,甭管七大姑八大姨們是問工作還是問姻緣,戴著智慧眼鏡的年輕人,早就先一步從紛擾的現實中抽離。

如果往回追溯AI眼鏡的這波破天富貴,Meta與雷朋聯名推出的AI眼鏡能出圈,雷朋自帶的時尚屬性至少佔了一半功勞,“首先因為它是雷朋,其次才因為它也是Meta”。

就算使用者常常嫌棄Ray-Ban Meta的續航時間太短,但實在耐不住它作為時尚單品的高光,“即便沒電了,它也是一款不錯的太陽鏡”,再加上299美元的售價,基本與雷朋日常款持平,仔細一算下來,“拍攝、耳機、AI功能,都相當於是白送的”,即便只是想“追一追數碼潮流”的普通人,在對數碼功能喪失興趣後,也不至於後悔自己交了智商稅。

限量款的透明版Ray-Ban Meta眼鏡

於是乎,當數碼博主們還被Vision Pro繞得五迷三道時,林俊杰和吳彥祖已經先一步成了Ray-Ban Meta的忠實使用者,而後知後覺的科技博主們,此時才開始託朋友、找代購,遠渡重洋只為求得一款名氣遠遠小於Vision Pro的AI眼鏡。

至此,AI眼鏡也成了繼大疆Pocket3、Insta GO3s之後,新一代的自媒體生產力工具,其“頭上長攝像頭”的設定,更是可以完全做到“解放雙手”,甚至有人開始呼籲大疆、影石等運動相機品牌儘早佈局AI眼鏡賽道。

在今年B站的百大UP主頒獎晚會上,UP主@-LKs- 不僅戴著AI眼鏡用第一視角記錄了頒獎過程,還在現場偶遇了其他戴著AI眼鏡的UP主,頗有一種數碼套娃的既視感。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AI眼鏡少了一些生產力工具的意味,反倒更像一個在生活中隨時“作弊”的賽博外掛,比如說,當你需要閱讀長內容的文章、郵件時,AI眼鏡就能幫你自動總結,最後還會透過耳機把關鍵資訊給你播報出來。

除此之外,作為運動相機使用時,AI眼鏡有著比拇指相機更微弱的存在感,這對於那些連掃街攝影,都只敢搭伴出行的社恐使用者來說,無疑在最大程度上卸下了心理負擔;而作為藍芽耳機使用時,AI眼鏡把聽歌、聽播客變成了一件更自如的事情,“砍掉了拿出耳機的動作,反倒讓一天的聽歌時間變多了”。

雖然名為AI眼鏡,但是在實際體驗中,AI功能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這也多少讓AI眼鏡的未來走勢有些魔幻。

按照各項功能的使用頻率排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基本是藍芽耳機>相機>AI功能,畢竟,普通人不像職業博主那樣時時刻刻惦念著影片素材,更沒有那麼多彙報郵件可讀。

而對於那些還在觀望AI眼鏡中的人來說,AI眼鏡基本隱藏於無形的攝像頭,也讓人隱隱有種隱私被侵略的不適感,“想到自己完全沒有表情管理的邋遢狀態,不知道哪一天就會出現在博主的Vlog裡,已經提前開始替自己感到尷尬”。

另一方面,AI眼鏡的良品率,依然是各個品牌補不上的短板。就目前少數收到現貨的使用者反饋來看,國產的AI眼鏡還處於一種“養成系產品”的階段,前有預售期長達一個月的閃極V1,後有續航吃力的雷鳥V3——儘管官方當初許諾了7小時的綜合時長,但實際續航還是和Ray-Ban Meta“半斤八兩”,有人戴著眼鏡出去玩了兩天,結果整個一天都處在電量焦慮下,最頻繁的心理活動便是,“快拍,等會又沒電了”。

而即便是在AI眼鏡領域耕耘了3年的Ray-Ban Meta眼鏡,如果你真想入股,過來人也會推薦你買個配套的保修,以此對未來可以預見的小毛病做好防範,“剛剛用了兩個月,麥克風處的塑膠蓋板已經稍微翹起來了”。

圖自小紅書使用者@亨亨利利

少有用武之地的AI識圖功能、不出國就基本用不到的實時翻譯,乃至於略微帶著侵略性的攝像功能,當AI眼鏡鼓足了勁往眼鏡上堆料,極簡主義的玩家已經刪繁就簡,找到了一個更具價效比的選擇:音訊AI眼鏡。

實際上,沒有攝像功能的音訊AI眼鏡,不僅在AI配件領域寂寂無聞,樸實無華的設定,甚至讓它有種不配被納入AI眼鏡麾下的感覺。

音訊AI眼鏡註定無法成為科技博主的談資,但卻是真正方便了打工人的摸魚神器,上班時用它悄悄聽歌、聽小說,下班時不用掏手機、耳機就能接上外賣、打車的電話,它不僅價格便宜得多,而且各方面效能都透露著踏實的安全感——更長的續航,更清晰的播放效果,它才捨不得讓你在2025年還患上續航焦慮。

圖自小紅書使用者@answers

即將在今年拉開序幕的“百鏡大戰”,頗有種前幾年“百模大戰”的盛況,一樣的混亂、一樣的充滿了過剩的功能,網際網路廠商想要趁機植入自己的互動功能,AR廠商想要趕快秀一把技術優勢,各種功能塞進眼鏡框架裡,但誰也沒考慮過,這麼多功能人的五感到底能承受多少?

可以預見的是,AI眼鏡遲早也會像智慧手錶一樣,構築出另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於將藍芽耳機、運動相機都一起取代,而在一切塵埃落定前,我們只能默默祈禱,希望它能給我們多留一點個人的空間。

END

你體驗過AI眼鏡嗎?

在這裡拜個早年,我們將在工友群中抽獎送出新春大禮包,內含法蘭絨毛毯、手辦架、燜燒杯等多樣禮品,歡迎掃描二維碼新增小助手進入工友群。

今日廠內車間值班表⬇️

監工丨Benjamin

螺絲工丨梅卡

視覺流水線丨泡芙

圖片來源丨網際網路、視覺中國、小紅書

24小時熱文

編輯推薦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