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確實是開放的、國際化的”——鳳凰網對話中國高爾夫協會秘書長韋慶峰
2024-12-17 01:39:40 來源:鳳凰網體育
近日,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在上海嘉定舉辦釋出會,宣佈與DP World巡迴賽(原歐巡賽)續約5年,並從明年起在上海穎奕安亭高爾夫俱樂部連續舉辦3屆賽事。
2025年是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這一中國內地最高規格的國際性高爾夫賽事30週年。考慮到這項賽事之於中國高爾夫運動的標杆性,其30週年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
12月10日,中國高爾夫協會秘書長韋慶峰接受了鳳凰網體育的獨家對話,以中國公開賽為話題聊到了高爾夫運動的發展近況。
以下為對話實錄:
鳳凰網:中國公開賽在中國堅持30年。在普通中國民眾的想象中,一項高爾夫賽事能堅持那麼久,並不那麼容易,這意味著什麼?
韋慶峰:在中國內地,只有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在所有賽事裡頭,能夠堅持30年不中斷的,尤其是這種職業化的專案,高爾夫還是第一個。
當然我們不提中超聯賽,過去叫甲a聯賽,是吧。其實新中國高爾夫才40週年,那麼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就30年了。
像沃爾沃中國公開賽這麼大規模的賽事,說實話,它不是一點點經費就夠了,不但是有主贊助商,像沃爾沃這樣,常年非常巨大金額的資助,同時還要協調方方面面的這種各類的主體。
比如說明年要到上海的話,上海市政府、體育局、公安局,然後我們當地的嘉定區的政府,穎奕安亭所在的鎮的政府,方方面面的,當然這還是我們面上能見得到的,在賽事背後,就有更多的人,是吧?大家共同的努力,對這項運動和對沃爾沃中國公開賽的認可,才讓這個賽事能夠堅持30週年。在即將迎來而立之年的時候,我覺得他也能夠有新的發展,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來說,它堅持了30週年,對於這個專案的參與的群體、受眾來說,對我們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我們的愛好者來說,我覺得是難能可貴的。那麼我們的直接的利益相關者,運動員、教練、裁判員,他們在這個平臺上能夠提高水平,能夠認知世界,見識世界,這些經驗對他們是非常寶貴的,不然的話,就得像我們少數優秀隊員那樣專門到國外去比賽,是吧?
我們透過請進來,能夠讓國際上優秀的高爾夫人才到中國來,我們有更多的人受益,這是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我覺得這個賽事的影響,已經超出了高爾夫球這項運動本身。它其實是提供了一個我們觀察世界,和世界觀察中國的視窗,是吧?世界各地的選手、高爾夫參與者來了,看到賽事的情況,然後看到了賽事所在場地的情況,所在城市的情況,乃至我們整個國家的這個情況,所以我覺得這是難得的一個機會。
鳳凰網:每項賽事其實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從您的角度來看,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有沒有一些自己的亮點?
韋慶峰:我覺得用老百姓俗話來說“渾身都是寶”。從我的角度來講,有幾個方面,確實給人很深刻的印象。一個就是作為中國公開賽來講,是以“中國”打頭冠名的。中國相對的,就是世界,對吧?實際上是把中國最好的賽事向全世界所展現了,所以它的開放性和國際化的特點,是其他賽事所不能夠比擬的,這是它很重要的一個特徵。
第二個就是它的高水平,叫中國公開賽,就是中國水平最高的賽事。很顯然我們全中國最優秀的選手基本每年都會來,可能缺席的也是非常少的人,鳳毛麟角了,基本上全員到達到場,來參加這個比賽。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它的賽事的品質是非常高的。兩個方面就了它這個特點,一個它是國家公開賽,這本身的要求就高,第二是和歐巡賽連續20年合作辦賽,把國際賽事對品質上的一些要求,比如說場地的設定,運動員的服務,媒體的要求,轉播等方方面面都帶進來。所以我剛才也講,它是一個標杆,代表了這方面的一個天花板,它確實在中國來講,對所有賽事來講,樹立一個標杆。
再有,它的體系化特徵非常突出,它更注重整個沃爾沃中國公開賽競賽體系的建設。比如,今天我們講第30屆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但實際上在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之下還有很多資格賽,還有沃爾沃青少年的系列賽,然後還有沃爾沃青少年的比洞賽,尤其是比洞賽來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是中國唯一一場青少年比洞錦標賽。
這個賽事也是為所有的青少年所向往的,大家都以能夠參加沃爾沃比洞賽,作為自己的一個榮譽,一個殊榮,所以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在賽事體系的搭建上也是非常的成熟,未來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可以考慮在港澳臺辦一些資格賽,乃至在亞洲,甚至在歐洲也可以辦一些比賽,因為它的影響力在這,這個方面是可以去進一步嘗試的。
鳳凰網:現在國內成體系的高爾夫賽事的規模情況如何?
韋慶峰:中高協是全國性的社會組織,服務物件是全國的高爾夫球的愛好者,和對高爾夫球感興趣的人群,以及各類主體,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這些都包括。我們是正在建立一個覆蓋全人群的一個賽事體系,從年齡上來說,從6歲到18歲是青少年體系,協會這些年一直在努力打造青少年的整個競賽體系。今年,中高協主辦的青少年的競賽一共有40場。
另外就是各類大眾的賽事活動。協會是把大眾的賽事活動,作為一個主要的推廣普及手段,比如6月23日是奧林匹克日,因為高爾夫也是奧運專案,所以我們也是開展了推廣專案,還有重陽節的活動,這是面向大眾的。
我們最近還把室內高爾夫作為一個推廣高爾夫運動的戰略性的手段。這個就是在室內打,然後可以不受天氣的影響,同時它又距離城市很近,就很方便地推廣。這類室內球館我們統計全國已經有超過2000家。我們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大的增長,因為它相比傳統的高爾夫來說,更適合初學者,它的娛樂性互動性更強,科技感也更足。
再往上就是職業賽事了,我們分做這個男子中巡賽和女子中巡賽。
2025賽季我們現在是初步確定了有25場男子中巡賽的職業賽事,女子是有18場,但現在這個是我們的初步的賽程,我估計到今年年底正式公佈的時候,可能分別都會超過這個數字。
未來的不管是男子職業賽事還是女子賽事,也包括我們的青少年賽事和業餘賽事,一定會更加開放,更加包容。
另外,協會今年一項主要工作就是最佳化行業發展環境。我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項就是新中國高爾夫球40週年,40週年我們做了一個主題宣傳,透過協會來做主題宣傳的方式,來讓更多的人,包括我們的從業者、愛好者和不瞭解高爾夫球運動的人,來了解我們這個運動對於國家經濟、社會、教育、人文的發展有哪些貢獻,就是做的這些,所以目前已經是做到第三期了,也是在行業內外產生了非常正面的影響,積極的影響,我們是非常高興看到這一點。
第二個方面,協會目前正在做的叫:高爾夫球行業的調查報告,我們現在也是在做6類的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包括球場、協會、練習場、高爾夫球館、室內球館,還有培訓機構、賽事公司這6類來做問卷調查,透過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瞭解到我們整個高爾夫球運動,這個行業的家底要摸清楚。
鳳凰網:中高協這邊有沒有對一個高爾夫的運動人口以及球場的數量,指的是戶外的這種,有一個大概的統計?
韋慶峰:目前境內一共有416家球場,其中正常開業,我們瞭解在380多家。可能最近恢復的比較多,超過390家。練習場,我們瞭解到全國大概有350個練習場,有室外的練習場,打位有15,100個。那麼室內球館是有超過2,000個,這是我們整體的,這種在硬體方面的一些資料。
在參與人口方面,我們分為核心人口和觸達人口,核心人口定義來說,如果用體育總局的對體育人口的定義是每週運動兩次,每次30分鐘資料有點過於嚴苛了。我們採用的是美國高爾夫球基金會的資料,就是每年下場8次的頻率,把它視為高爾夫球的核心人口,我們估算全國應該是有150萬左右的人口,那麼150萬人口,這是下場打球的人口。但是好多人,他其實不下場,比如說他在練習場,他在室內,所以總體來講我們講高爾夫球,整個中國高爾夫球的參與人口大概在500萬上下,這是一個叫參與人口。觸達人口就比較多了,觸達人口我們同樣採取的是美國高爾夫球基金會的,大家透過社交媒體,比如咱們說看電視、刷抖音,刷微信的,泛的高爾夫人群來說,我們覺得大概這個數字要超過1,000萬。
我再補充兩個數字,剛才你說的高爾夫人口這一塊,像我們專業人才這一塊,男子巡迴賽,男子職業選手超過800人,女子選手是300多人。
我們協會認證的教練超過14,000人,裁判員超過8000人,就是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
我們的青少年註冊人口是125,749人。這是我們截止到2023年12月31號的資料,其中活躍的青少年是84,770人,這個都是有名有姓的,都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從青少年的情況,從我們專業人才情況來看,應該說我們所得到的這些資料,儘管是我們估算的,我們覺得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當然等產業調查報告,最終資料出來之後,可能會向這個行業內外公佈一個比較準確的資料。
鳳凰網:高爾夫是一項國際化的運動,每一項大賽都是一種國際之間的交流,運動員和運動員之間,協會與協會之間。中高協在對外交流上做了哪些工作?
韋慶峰:高爾夫球這項運動它具有天然的這種對外交流的屬性,協會應該說也有做了非常多的相關工作。
比如,協會是深度參與國際組織的,像我,今年經過體育總局的批准,現在擔任國際高爾夫聯合會行政委員會的委員。國際高爾夫聯合會,是奧運會高爾夫專案的主管協會,所以參與其中,我覺得對於中國獲得國際話語權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同時我們田曉君副主席也是正在競選亞太高爾夫聯合會的執委。
再一個是賽事對外交流。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之外,還有海南公開賽、杭州公開賽,然後還有藍灣LPGA,還有別克LPGA,還有沙特阿美的系列賽,這些都是。另外,明年還有三菱電機自動化冠名的一場女子日巡賽。
同時我們也是積極的服務國家大局。比如說像今年協會和唐山市曹妃甸區政府、二十二冶集團一塊合辦的:中國-美國青少年團體賽。
我們和中國香港高爾夫球協會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幫助香港高協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內地的這些高爾夫球的資源給香港高協。
我們還服務於海峽兩岸統一。今年分別在山東、福建、江西和上海這些臺商臺胞比較集中的地方舉辦了海峽杯。
這一年裡頭我們也分別組織了中國和紐西蘭的青少年的比賽。目前在我們計劃當中,還有中國和日本,中國和韓國、中國和泰國、中國和英國青少年之間的交流。
另一方面是專業人才的交流。從今年我們參加奧運會來說,一共16人參加奧運會,只有6個人是中國籍,2個運動員和4個工作人員,剩下的全都是外籍。這裡頭有紐西蘭人,有澳大利亞人,有美國人,有愛爾蘭人。這個顯示出來:我們確實是開放的、國際化的。我們主動和世界高水平相融合,只要是能夠幫助我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