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年,就創造了4個“第一次”,這片後勁真大

2025-01-04 01:08:34 來源:皮皮電影

誤殺3》正在熱映,有不少網友看完後直言——“這部電影的後勁太大。”



這條評論下的數十條回覆,兩千多點贊,都側面驗證了這一觀影共鳴。

後勁大,一方面來源於末尾10分鐘的極致反轉,以及開放式的結局。

觀眾走出影院時,仍能久久回味其中。而觀賞演員們的震撼表演,挖掘彩蛋細節的層層隱喻,評判主角的善惡身份,也一直是屬於“誤殺”獨有的觀影樂趣。



另一方面來源於片中的兒童誘拐現實題材

天真幼童人間蒸發,死於非命,父母卻仍在苦苦追尋。

太多觀眾為之觸動。



如今這部《誤殺3》上映7天,目前累計票房高達4.3億。

全網的話題熱議,如潮水一般湧來。

不過看完整部電影后,皮哥最大的感觸還不僅僅是以上這些。



電影技法運用和犯罪尺度描寫,頂多算是這部電影最淺層的亮點。

層層包裹撕開後,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劍走偏鋒的人性物語,是殘酷的現實隱喻,是命運的縹緲荒蕪。



而在這部影片中,皮哥更是看到了四個“第一次”。

不管是犯罪懸疑型別品類,還是電影整個大類,它的出現,都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

01、第一次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在一部犯罪懸疑片中,自己甘心作“提線木偶”

眾所周知,監製陳思誠很擅長講故事,尤其犯罪懸疑型別是他的拿手好戲,可以把故事的懸疑張力和解謎爽感開到最大。

不管主線故事是簡單還是複雜,他都能講得跌宕起伏,洶湧澎湃。



影片的故事,其實一句話就能說明白:

復仇,連環的復仇,意想不到的復仇。

但大家的觀影體驗卻很神奇。

109分鐘的片子全程沒有尿點,你會緊張到甚至連呼吸都覺得耽誤時間。



《誤殺3》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牽著觀眾的思路和情緒,而我們,甘做他的“提線木偶”。

細看之下,個人感覺至少用到了三個特殊的技法。

第一,挖陷阱。

一個懸疑故事,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開頭第一眼,觀眾能看下去。

而怎麼抓住觀眾的眼球,這部電影可太會了。



一個東南亞億萬富豪,只因為辦了一場派對,女兒就從自己莊園裡,神秘丟失了。

“她”究竟去哪了?

一個簡單的坑挖好,就等觀眾往裡“跳”。



好奇心被勾起來的我們,只能順著他設定好的軌跡,抽絲剝繭,收集資訊,判斷真偽,然後處理。

精力,全放在了劇情中,這不立馬被“控制”了?

第二,剝洋蔥。

所謂剝洋蔥,就是不給你展露資訊的全貌,而是讓你去猜。

比如影片一開始,我們都以為是單純的綁架案,畢竟綁匪是身邊人,又要了一億現金。



但故事走著走著,卻發生了詭異的改變。

綁匪對現金沒興趣,反而玩起了“猜謎語”的遊戲,透過謎語,告知富豪女兒的下落。



但看著看著,發現還不對。

富豪上一秒還是丟失孩子的可憐父親,下一秒卻成了警察抓捕的嫌疑人?

你看,簡單三片“洋蔥”,我們就瞬間陷了進去。

最後,還有個殺招——造幻象。

你看到的,一定就是真的嗎?

在《誤殺3》裡,很可能,都不是。



這是電影魅力的體現。

陳思誠用插敘、倒敘、閃回以及多線敘事等方法,把“造幻象”玩出了花。

《誤殺3》裡,其實有三條敘事線。

一條,是主角鄭炳睿從前到後一系列的“身份變換線”;

二條,是鄭炳睿女兒失蹤牽出“619慘案”的案情線;

三條,是失去孩子的父母們,尋找真相的破案線。



三條線在綁匪身份的反轉、鄭炳睿形象的顛覆以及案件真相逐漸水落石出的過程裡,慢慢交匯。

而每一條,剛開始都有一個誤導的“幻象”,讓我們的思緒和認知偏離方向。

這是《誤殺3》反轉的根源。



三個技法,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本來是一條線的故事,瞬間被折成了一朵花,頓時有了立體感,驟起波瀾。

02、第一次讓演員迴歸到“生理式”的演出

《誤殺3》的演員表演,實在太精彩。

主演肖央,作為“誤殺”系列的核心演員,這次的發揮簡直令人驚歎。



相比前兩部,這次的人物設定更為複雜、激烈。

不過這反而激發了他表演裡,最本真的部分。

乍一看,鄭炳睿是個好人、好父親。

她關心女兒,頻做慈善,還信佛禮佛。

坐檯下看女兒演出的時候,那個慈父的表情,夢迴《誤殺》第一部。



之後當他在福利院,發現因為自己的偏執,女兒的手指被砍了下來。

那種父親的自責、撕心裂肺的疼痛,以及生理性的排斥和恐懼,讓肖央演到了骨髓裡。



那一刻,銀幕前的皮哥,有點感同身受。

真的就是揪心,心臟疼的感覺。

但下一秒,他就露出了人性裡的癲狂。

他找到疑似女兒被綁架的綁匪家裡,看到要挾影片裡的那面牆紙的時候,他徹底爆發。





肖央演出了那種內心深處關押已久的獸性。

拿著佛缽猛砸人販子頭部,直到頭破血流的鏡頭,看得人心頭一顫。



這不就是個,找女兒找瘋了、找癲了的瘋子麼。

除了肖央外,飾演妞妞母親雅音的劉雅瑟,演技也十分驚豔。

她跟肖央,其實算是一體兩面。



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

而劉雅瑟的表演,完全呈現了,母親和父親,在丟失女兒後,心境、行為和生理的差異。



從最開始的恐慌,到報警時候的無助,從每天打聽訊息的擔憂疑慮,到終於知曉女兒結局的絕望。

那個在長椅上,哭到渾身癱軟,以至於面部扭曲,以頭搶地的樣子,跟現實中丟失女兒的母親們,表現相差無幾。



除了這兩位外,丫丫、段奕宏、王龍正、高捷,都是個頂個將自己全身投入角色的好演員。

可以說是他們用自己的表演,為《誤殺3》增添了很多質感。

03、第一次在一部犯罪懸疑片中,融入30多個“彩蛋”

一部優秀的犯罪懸疑片,往往都會在細節上狠下苦功,暗指劇情發展,隱喻故事走向。

這些細節聚合在一起,如同彩蛋一般,被觀眾發現、判斷、驗證,給觀影增添趣味。

在《誤殺3》中,我們同樣看到了太多這樣的細節。

只要足夠細心,每個觀眾,都會有玩兒“密室逃脫”的刺激感和沉浸感。



皮哥看了一遍,透過覆盤劇情,找到了超過30個細節。

當然,限於篇幅,不可能將這30個細節全部在文中一一呈現。

這裡舉出幾個最為明顯的,剩下的,大家二刷三刷的時候,再仔細觀察尋找。

其實,最大的埋線,從電影開始,就同步開始了。

比如反覆出現的“章魚”意象,就出現了8次,對應著8個細節。



第一個,是開場的舞臺劇,婷婷在舞臺上扮演的小章魚,李慧萍(佟麗婭 飾)演章魚媽媽。

小章魚生來就是孤兒,對應婷婷以及被拐走死掉的孩子。

而章魚媽媽,對應李慧萍透過“老師”這個角色,為兒子復仇尋找真相的真實身份。



第二個,是手腕上的章魚貼紙。

鄭炳睿胳膊上的章魚是藍色,代表邪惡之花。李慧萍的紅色章魚印記,代表復仇之火。



第三個,鄭炳睿開的貨車上,有兩個章魚掛飾,代表父親和女兒,也就是鄭炳睿和婷婷。

第四個,章魚會偽裝,會斷臂求生,暗示鄭炳睿的真實身份。



第五個,鄭炳睿給李慧萍講述自己“出貨”的經歷,李慧萍說:“章魚有了孩子,就不再是過去的章魚了。”

章魚會因生育而死去,這裡暗示鄭炳睿的最終結局。



第六個,憋死23個孩子的大貨車,裡面畫的是海底世界,正好就有章魚。

第七個,婷婷的名字,意義是“停手”,而婷婷被切掉手指的戲份,正好與開頭的章魚斷肢呼應。



第八個,章魚,又叫“八爪魚”,而以段奕宏飾演的警官張景賢為首的“復仇者聯盟”,一共就由八個人組成。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所謂的章魚,其實也是復仇之魚,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揭開真相的正面象徵。

小小的一個章魚,就這樣被玩出了花,其寓言意味濃厚。



不誇張地說,看懂了章魚,就看懂了《誤殺3》。

除了章魚外,這樣的細節,其實數都數不完。

比如片中,不止一次出現的佛像。



那個女人販子拐走妞妞的地方就是在佛像旁。



鄭炳睿開車尋找婷婷時,背景的金色大佛再次出現,這其實暗示輪迴的命運。

比如,倉庫裡放著的恐怖玩偶,一共23個,對應23個死去的孩子。



再比如,那句經典的臺詞,其實是主創團隊對《誤殺》前兩部的致敬。

《誤殺3》裡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



《誤殺2》裡,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誤殺》第一部裡,這句話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細節多到,根本數不完。



說它是彩蛋也好,是埋線也罷。

這些細節,至少證明了,從編劇到導演在製作電影的時候,花了心思,是尊重觀眾的。

而尋找,解讀,拼湊這些細節,也是看“誤殺”的最大樂趣。

04、第一次用電影,拍出了不可言說的現實影射

陳思誠主導的電影,總帶著一點現實反思。

雖然或許並非真實的原型或案例,但從這些脈絡中,總能讀到一些超乎尺度的現實影射。



之前《消失的她》,顯然就有對“泰國墜崖”案的借鑑。

這部《誤殺3》,尺度則更大。

其實整個“誤殺”系列的主題,都是關於“孩子”。



無論是未成年犯罪,器官買賣,還是人口販賣,孩子是“誤殺”系列的核心。

而從這個核心隱喻出來的,是那些人盡皆知、真相卻撲朔迷離的真實事件。

《誤殺3》中的主謀,安全署長達蒙,除了販賣人口外,還有在海島上,給名人政要提供“性賄賂”。



這句話,不就明晃晃地影射愛潑斯坦的蘿莉島事件麼。

巧的是,達蒙在獄中遭遇滅口,被安上了一個“自殺身亡”的罪名。

而愛潑斯坦,也是在獄中“畏罪自殺”的。



同樣,最近大火的美國饒舌歌手吹牛老爹性侵案,恰好就涉及到未成年人性侵和人口販賣。

而不久前二審宣判的餘華英案,也是因為拐賣兒童,被判處死刑。



除此之外,跳出“拐賣兒童”這個大的案件框架,在案件細節上,也讓人細思極恐。

比如,最近哥倫比亞機場被發現有多達2萬具無名屍體。



這個事件,與沉船被殺的23個孩子,以“難民身份”被掩蓋真相,異曲同工。

再比如,說起韓國世越號沉沒事件,近300個學生在這場事故中死去。



然而,韓國官方始終沒有公佈明確的原因和說法。

這一樁樁一件件,從國外到國內,都能跟《誤殺3》中呈現的情節暗暗契合。



《誤殺3》這種現實力量的體現,也讓皮哥想到了陳思誠在4年前的一番話。

那年的北影節論壇上,陳思誠談到院線電影要想成功,一條路是基於強大電影工業打造沉浸式視聽體驗,另一條路就是透過紮根現實引發觀眾共鳴。



“誤殺”系列的成功也直接驗證了這番話。

總之,《誤殺3》是一部特別有勁兒的電影。

它會調動你所有情緒,把你摁在座位上一個多小時,讓你汗毛倒豎,欲罷不能。

在新年伊始,也需要這樣一部爆款,提振電影市場士氣。



《誤殺3》可以說為2025年電影市場開了個好頭,相信這部影片會得到更多觀眾的喜愛認可。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24小時熱文

編輯推薦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