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來自什麼值得買站內使用者:煮雞蛋
現在的小區,已經大幅度的普及了「智慧系統」。
要麼刷臉進入,要麼用智慧鑰匙卡進入。而說到鑰匙卡,對於一些人來說簡直就是「地獄」。
畢竟丟三落四的習慣總改不了,一旦把鑰匙卡忘在了家裡,想回家就成了一條“艱難的路”。
but,就算是在丟三落四的人,手機總不可能忘記攜帶。畢竟對於大家來說,什麼都沒有,唯獨不能沒有手機!
所以,「什麼值得買App」首席生活家「煮雞蛋」就研究了一種用手機or手環,搭配NFC功能讀卡器,來實現的「智慧門鑰匙」。
快來看看吧!
讀取門禁卡片
因為大部分的門禁卡做了加密,大部分的朋友可能是卡在了這個步驟,沒辦法用手機直接讀取門禁卡。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專用的NFC讀卡器,來個“曲線救國”。
我曾經購買過兩款讀卡器,第一個是四年前買的,花了60塊錢;第二個是去年買的,才花了18塊錢。
購買新產品的原因是,物業最近換了國產的“無漏洞卡”,封堵了早期菲利普晶片的漏洞。老讀卡器跑冒煙了都讀不出來,所以無奈買了新讀卡器。
當初60買的老讀卡器,當時是非常好用的,如果物業不升級“無漏洞卡”,我能一直用下去。
老讀卡器的配套軟體介面,當時的解碼效率比較低,一張全加密卡需要5~10分鐘才能讀出來。
而新的這個讀卡器就比較小巧了,還有配套的手機APP。這科技進步太快了。
才花了18元,還送倆卡扣,挺超值。
解碼速度快,而且可以分析資料。我研究了一下,新產品解碼快,主要是他可以識別00扇區00區塊的廠家程式碼,然後線上查詢這個廠家的資料,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讀取時間。
還能勾選【高效能模式】和【x64模式】,有點強大。
開始了!放上去卡扣,點選開始解卡。
一分鐘基本就讀好了,就5扇區和8扇區有資料,別的地方都是空白的。
從8扇區成功識別到門口的進門有效期是10年。
觀察dump檔案(可省略)
這裡面,簡單和大家普及下各種資料的含義,在00區00塊,就是卡號等資訊,裡面還包含有廠家資訊,大部分門禁不會校驗,不過也有極特殊的會校驗,那時候就得上CUID卡了。
透過和空白卡資料比對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裡面五扇區和八扇區有資料,而五扇區裡面是樓層門牌號等資訊,負責單元樓的進入和電梯刷卡上樓;八扇區裡面是小區進門的資訊,負責小區院門的進入。我這裡運氣很好,沒有滾動碼,所以寫進去就能用。
所以理論上,我們只要把00/05/08扇區的刷進去就可以了,實際上基本上都是整體刷,很少有編輯的需求。
製作空白卡
這一步我們需要製作一張空白卡,作為一個“外殼”。
這裡的空白卡,是隻包含0扇區0區塊資訊的卡,這就相當於一個只包含卡號的無加密的卡。這樣可以讓手機手環正常複製,生成一個非加密卡的外殼,以便下一步把加密部分二次寫入進去。
方法很簡單,第一步讀取出來的dump檔案。
直接把00區00塊的資料複製,貼上到一個空白卡資料裡。空白卡資料沒有的話,就讀一遍手裡空白的新門禁卡,儲存就可以。
貼上之後給這個dump檔案儲存好,以後還用的到。
寫入空白卡
手頭只有小米和華為手機,值友們如果使用的其他品牌手機,需要上網單獨搜一下,很簡單。
1、小米手環
開啟小米運動 App,點選“我的”,選擇“手環設定”。然後選擇“門禁卡”,點選“新增門禁卡”。
將手環放在上一步做好的空白卡上方,等待門禁卡資訊錄入完成。
2、小米手機
開啟小米手機的“錢包”軟體,點選頁面上方的“門卡·鑰匙”。
進入門卡鑰匙介面,點選右下角“+”。
選擇“實體門卡”,點選“新增”。
把上一步做好的空白卡貼在手機背面,等待系統讀卡。
讀卡完畢,選擇喜歡的門卡卡面,點選完成。
3、華為手機
在“錢包”APP主頁中,點選“鑰匙”。
點選右上角的“+”,然後選擇“門禁卡”。
點選“模擬實體門禁卡”。
把上一步做好的空白卡貼在手機背面,保持亮屏狀態,等待系統讀卡。
編輯卡片資訊,卡片名稱、卡片封面,點選“確認”。
寫入加密資訊
經過上一步寫好了空白卡,我們把手環調到對應門禁卡的頁面。
或者是,手機調到對應門禁卡的頁面。
把手機/手環扣在讀卡器上,對準讀寫區。在電腦軟體上選擇原始的dump檔案,點選“一鍵寫卡”。
這時候手環會把剩下的加密資訊寫入手環,這時候就做成了一個完整的卡。
校驗資料
把寫好的手環/手機放在讀卡器上,解卡。
得到的資料和原始檔案比對可以發現,0扇區的工廠程式碼不一致,其他都完全一致。小米手環4這裡改不了,但無所謂,絕大部分門禁不影響開門。
我震驚的發現,小米14手機竟然可以寫入0扇區廠商程式碼,做到完美複製,太強了。
此外,如果門禁卡到期了,去物業升級完新的卡,怎麼寫入手環?
那就方便了,還是老方法,把新的卡扣解卡,得到dump資料檔案。
但這次就不需要做空白卡片了,手機/手環調出來相應的卡片,直接把手機/手環扣在讀卡器上,寫入新的卡就可以。
寫在最後
寫入門禁卡這個操作,確實有一些學習成本。雖然過程複雜,後續的使用就非常方便了。如果你平時也總是“丟三落四”,不妨學習一下這個方法。